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OKAPI 推薦

  •  

    文/鄒欣寧2019年03月21日

    世間一切事物有用沒用,大抵人類說了算。植物通常有用,只是有用到最後形同沒用,例如路旁的行道樹。既然殊途同歸,不如一起閱讀植物如何沒用——  「屋裡小一點沒關係,但是聽清楚,我要陽台,大陽台!最好兩個大陽台!」 仲介頻頻點頭,在客戶租屋需求表單用力寫下「陽台」外加

內容簡介

這一次,彼得・渥雷本要帶我們走出森林,
走進身邊的花園,聆聽自然祕語。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經驗,當看見燕子成群低飛、成群的蚯蚓鑽地而出,心裡頭便有了底:即將要變天了!
 
  其實,大自然將更多的祕密化作了一條條線索,藏在花園裡。只要我們打開感官,用心觀察花草蟲鳥、溫度、濕度、氣味、聲音等等,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泥土,讀懂了,你都能解開祕密,掌握大自然帶來的第一手消息。
 
  這是一本教你照顧花園的好書,也是一本帶你在花園裡接應萬物、與自然溝通的教本。其實你無須遠行,只要懂得如何照顧、解讀自己的花園,花園早已將大自然帶到身邊。

  觀看凝聽然後……驚喜
 
  ◆不妨在花園裡幫小雛菊留一片小園地,它們是稱職的氣象預報員。只要瞄一眼花瓣,就能從開闔中知曉今日晴雨。
 
  ◆月亮的引力其實不只能使海水漲高,其實也能使地殼抬升。有時候在一天內,花園的土地竟可有上下起伏六十公分的位差,只是我們無法察覺,必須透過複雜的儀器才能測量。
 
  ◆南瓜在清晨五點開花,金盞花在八點打開花瓣,九點是瑪格麗特,正午則是午時花。每一種花都有不同的綻放時間,且準確到能與時鐘匹敵。所以,有人利用不同花朵的綻放時間,設計了花鐘報時。
 
  ◆如果想照顧好植物,千萬別天天澆水,否則,植物習慣了水分充足的環境,就會被慣壞,不願好好向下紮根。
 
  ◆如果讓植物擁有自由意志,為自己的外觀選擇一種顏色,答案會跌破眾人眼鏡:絕不是綠色。因為綠光是日光被植物過濾、使用以後,用不到的光線。
 
  彼得.渥雷本將個人對動植物的觀察、對大自然的感動,以暢達、專業的筆調說明,讓讀者深切感應到他的滿腔熱情,在閱讀時不僅產生共鳴,更能了解自然現象的形成與影響。這是一本不與實務脫節的自然智識好書,許多有趣的現象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氣溫升到十二度後,蜜蜂才會出現在花園;大熱天不用每天澆水;睡蓮在快下雨前幾小時會自動合起……

  作者以其親身體驗配合專業學理,從追蹤大自然說起,引導讀者如何預知氣候;如何於自家花園觀看樹的搖擺,測出風的強度;學習觀察冰雹剖面紋理;為何雨後的星空特別亮……在自家院子裡有著千百種東西,等著你去發現、去觀察……

  荒野基金會董事長/徐仁修
  生態藝術家、自然教育工作者/黃一峯
  科普書籍作者、自然觀察家/黃仕傑
  園藝治療師/黃盛璘
  林試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實驗林管理處處長/蔡明哲
   ~齊聲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在萊茵法爾茲邦(Reihland-Pfalz)森林管理局任公職長達二十年後,調任到他的「夢想林地」:埃佛(Eifel)地區胡默爾(Hümmel)小鎮旁的原始森林區擔任林區管理工作。

  在林區內,他堅持栽種原始林樹種的闊葉樹森林,並以馬匹取代噸磅重的伐木機器,同時完全廢除使用化學藥劑。

  他於二○○六年辭去終身公務員的穩定工作,轉任胡默爾小鎮的約聘人員─森林看守人,並以自然保育家的身分,定期開授急難求生與造築林中木屋等主題的森林導覽課程。同時他也到處演說,並書寫如何以溫和方式來利用森林的專書(更多訊息請參考網址 )。
 
譯者簡介

陳怡欣

  高雄市人,十九歲北上求學,接著在紐約大學(NYU)完成經濟系碩士學業,目前定居德國,從事德中翻譯寫作,並教授水墨國畫。喜歡登山健行、慢跑、旅行、烹飪。德中譯作《樹的祕密語言》(地平線文化)。
 

目錄

第一章 追尋大自然的蹤跡
不論對天氣狀況的推測,還是蟲害的發生,又或是四季的起始等,你在自家院子裡所仔細觀察到與解讀的種種現象,會遠勝於新聞記者的播報。
 
第二章 明天天氣如何呢?
當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氣快來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會不斷的凝結水氣,使體積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時我們會看到好像結成一大團的大雪片從天上落下,但可惜這種大雪紛飛的壯麗景象常稍縱即逝。
 
第三章 要起風還是氣溫要下降了?
基本上,我們量測到的氣溫還算準確,不過雨量與風速,只在有限的範圍內才夠準確,因量測儀器只能夠測出所在附近位置的動向。
 
第四章 雨、雪和冰雹
下雨相當於把植物清洗一番,對植物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樹葉的運作有如太陽能發電板,為維持效率,樹葉表面必須乾淨光亮。空氣中的大量塵埃經過幾天或幾週的時間就會累積在葉面上,導致植物的生長漸漸變慢
 
第五章 太陽、月亮與繁星
人們常常錯把現代科技設備──人造衛星──當成流星。如果多加觀察被太陽照著的衛星,會覺得它很像是在夜空中移動的小點。
 
第六章 太陽的位置和一天的時間
經由地球自轉而形成了一天(轉一圈是二十四小時),這樣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一說到太陽的移動,就好像我們還活在中古世紀。
 
第七章 四季
每到春天快來,花園主人總是重複的問一樣的問題:「什麼時候開始把花種在花盆?」「什麼時候該把夾竹桃的盆栽再搬到室外? 」「什麼時候在適合番茄跟櫛瓜的地方播種?」類似的問題在秋天還是會再重複一次。
 
第八章 順應氣候變遷的生活
如果想知道氣候變遷在花園造成的影響,可自行設計一組記錄一連串觀測值的量測儀器,其中至少包括一個室外溫度計以及一個雨量計。讓你每天都能知道最高溫與最低溫的數值。
 
第九章 如何處理花園土壤
細菌算是生物中最大的族群,每公克的花園土壤可能含有一億多種細菌。幾乎沒有一種有機物質不會被細菌分解,也就是每種生物的遺骸,一定都會回歸到自然的生態循環。
 
第十章 原生植物以及從外地來的客人
就算是植物,也能遷移至他處。不過植物不是靠著四肢移動,而是靠種子及果實遷徙到新生地再次生長、開花、結果,並傳宗接代。有些有絨毛的種子被風吹到幾公里或幾百公里外的新大陸落土生根。堅果類的種子較重,需靠動物幫忙運送。
 
第十一章 到底是誰在花園爬行奔竄?
沒什麼大用處的超音波驅趕設備是破壞環境的頭號殺手,人雖聽不到機器持續發出的噪音,但對小蝙蝠及很多動物來說,卻是一種負擔與干擾。而小蝙蝠是專門獵捕冬尺蛾的夜間獵手,你一定也不想趕走牠們。
 
第十二章 全心感受大自然
天黑時只少了光線,其他的感官還是照常運作,提供我們資訊。例如聲音、氣味、情緒,就算是晚上在花園裡也都能感受到。其實這些感官在晚上跟白天的情況都一樣,只是對我們來說,在夜裡的感受很不同。
 
第十三章 回歸大自然
苔蘚在院子裡越長越多,就是有你的大力幫忙。每當除草時,順便帶走土壤的養分,幾年以後,土壤變得沒有養分,而貧瘠的土壤最適合對生長環境沒什麼要求的苔蘚,因為它們連在光滑的石頭都長得很好。
 
名詞對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8733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2 x 17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二章 明天的天氣如何呢?

當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氣快來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會不斷的凝結水氣,使體積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時我們會看到好像結成一大團的大雪片從天上落下,但可惜這種大雪紛飛的壯麗景象常稍縱即逝。
 
不論電視或廣播,每次新聞播報最後都會以氣象報告為結尾,而且預測的結果經常比想像中還準確。一般來說,一週氣象預測的正確率會達到百分之七十,若是在二十四小時內,準確度甚至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不過,這也表示,在每十次的預報中,會有一次的結果完全錯誤。造成這種錯誤的主因來自於混亂的天氣狀況,讓人根本無法預測天氣。我常常對此覺得非常的氣憤與失望,為什麼氣象報告不乾脆老實的說出像是「由於目前的氣候狀況不穩定,今天的預告可能不準」之類的訊息,可惜你絕對不會聽到。
 
因此,若你能走到戶外看看,並從大自然的徵兆檢視一下雲將飄向何方。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後,你就能從中培養出預知天氣未來動向的敏銳辨識力。
 
積雲與晚霞

有個大家常提到、跟夕陽有關的格言是這樣說的:「夕陽西下時,若有美麗的餘暉,就是明日將有好天氣的徵兆。」就跟俗語所說的一樣:「晚霞映照,明天是個好天氣好。」(Abendrot - Gutwetterbot)。那是因為西方雲層淺,使低照的落日晚霞穿越大氣層,與往東方緩緩移動消散的雲朵相互映照。這徵兆所代表的意思是,當西邊沒有雲時,未來迎接我們的還是個好天氣,因為在中歐,壞天氣大多是從西邊來的。

然而早上若出現彩霞,所代表的徵兆則剛好相反。就如同俗語所說:「朝霞映照,代表壞天氣就要來了。」(Morgenrot - Schlechtwetter droht)。這樣的說法的確有它的道理。因為旭日東升,晴空萬里,紅紅的太陽照映著從西方逼近的雲,雲將迅速向東方擴散、滿布天邊。
 
不過,每則俗語也會有例外,如果風向不是從西邊吹來,而是南邊,甚至是東邊,那麼前面關於晚霞與朝霞的說法就不準了。
 
風向同樣可用來預告天氣。西風總是帶著潮溼的海洋氣流且伴隨著雲吹向歐洲大陸,並經常帶來降雨。那雲就像一個蓋子將天空與陸地隔離,直接影響了地表的溫度變化。若在冬天,溫度不會劇降,因為在厚雲的覆蓋下,地表幾乎無法冷卻。所以,吹起西風時,經常會下雨。相對的,在夏天的季節,地表若有雲層覆蓋,則不會出現高溫炎夏。
 

 

 

 

... 作為日本的國技,相撲可能並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特別是相撲選手,暴露的著裝、肥胖的體型,據說他們的飯量是普通人的幾倍,一頓飯攝入的熱量就高達1萬卡路里。 他們的飲食是不是很不健康? 有哪些因素導致了他們超大的腰圍、一身明顯的體脂? 這些對其他人的飲食能提供什麼借鑑嗎? 本文就從相撲運動員的生活起居、訓練及飲食習慣方面進行揭秘。 ... 1、每頓飯攝入1萬卡路里? 與正常人不同,相撲選手一天是只吃兩頓飯的,只有午餐和晚餐。 午餐是一種特殊的相撲火鍋,裡邊混合了很多種植物(白菜、白蘿蔔、蘑菇)和蛋白質(雞肉、魚肉、肉丸、豆腐)。風格可能和東北地區的亂燉比較相似,同時也會搭配幾碗米飯。 晚餐則是油炸鯖魚、烏冬面、沙拉。 ... 從分量上看,相撲選手一頓飯吃的食物,幾乎趕得上一份2-3人的火鍋餐了。 至於是否有1萬卡路里,據統計,曾經的相撲力士大翔地健太一天的實際攝入量也就4000卡路里左右,並沒有像玩笑中有1萬甚至2萬卡路里。 不過這個攝入確實遠超常人,因為正常男性每天的攝入大約是2500卡路里。 ... 2、訓練 相撲力士們的生活軌跡是這樣的: 早上4點或5點就要起床,空腹訓練5個小時,直至接近中午 午餐後午睡,大約4個小時 午睡結束後,進行晚餐 ... 每頓飯狂吃,卻又不吃早餐,主要是為了訓練以及維持體重。 因為相撲選手們的體重大多在130-180kg之間,大體重可以為自己帶來明顯優勢。 上午的空腹訓練、之後的午睡都可以幫助自己降低基礎代謝率,避免體重下降。即使吃早餐的話,也可能在激烈的抱摔中吐出來。 ... 3、是否健康 從體型上看,相撲力士看似肥胖,但實際上他們的體脂率並不會特別誇張,大多都處於正常水平。 每天巨大的訓練量使選手們體內的肌肉含量也很高,而且脂肪也大多集中在皮下位置。相比於內臟脂肪,皮下脂肪帶來的健康問題會少很多。 ... 從飲食上看,相撲選手可能比我們吃的更加健康。每頓飯中都是優質的蔬菜、蛋白質和澱粉,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非常均衡。 基本不會吃快餐等垃圾食品,也不會吃甜食,唯一特殊的方面就是幾乎所有選手都非常熱愛啤酒。 ... 總結 綜合來看,相撲選手只是為了維持體重而吃的太多,飲食結構反而比較合理。對我們的啟示是: 每餐中注重食物的搭配,保證不同營養素的攝入 飽餐後,避免長時間休息 想要降低體重,只有兩個方法,減少總體食物攝入或增加運動量 靠不吃飯減肥,有可能降低自己的基礎代謝率,使減肥失敗 END. 歷史文章推薦: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fit/lvoqlee.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8765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埔鹽入睡困難治療中醫竹山鎮躁鬱恐慌中醫推薦秀水打嗝改善中醫診所水里倦怠、疲勞看什麼科
二林睡眠障礙門診看什麼科 埔鹽憂鬱治療中醫 很多人都在這彰化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大葉大學附近推薦心悸改善中醫診所 大城睡眠障礙中醫推薦 網路評比不錯的溪湖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鹿港自律神經失調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大村白天沒精神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Dcard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田尾心悸看什麼科 福興噁心改善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鹿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so00nm61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